新华社丨新津“共享农庄”模式助力小金县探索脱贫奔康新路

时间:2019-9-8

新华社成都9月7日电(记者李倩薇)

 

绿荫如盖的苹果园,红通通的小金“金冠”苹果挂满枝头,25幢小木屋掩映在果林里——这是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沃日镇的“农博+小金·苹果共享农庄”的秋日景象。

 

 小金县沃日镇,掩映在苹果林里的共享农庄。

 

该共享农庄的灵感,来自在新津张河果园子社区成功实践的“农博园·集趣·共享农庄”模式。在9月5日举行的四川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推进会上,新津县获评2018年省内对口帮扶先进集体,并就对口帮扶小金县的创新做法进行交流发言,这一脱贫奔康新模式受到与会各方关注。

 

2018年,天府农博园落地新津,新津以农博园为载体,探索乡村振兴、扶贫奔康的新方法。

 

随后,新津在紧邻农博园的张河果园子社区利用40亩闲置村集体建设用地和社区民居,打造了26栋特色民宿和2栋非标民宿。这些民宿以乡村景观为底板,引进斯维登、途远、途家、途礼等以住宿、旅游为核心的品牌企业,形成“三途一斯”模式,打造乡村共享农庄,有效盘活了“空心村”。

 

“三途一斯”模式,是利用途远装配式建筑新建特色民宿,或通过途家指导有意愿的当地居民改造闲置农宅,由斯维登、途家及线上游客导流平台进行运营及推介,并依托途礼搭建当地农特产品电商平台。

 

这种新型的乡村民宿,不改变农民土地所有权,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参与建设,村民年底分红。对于当地农民来说,他们不仅能获得共享农庄的土地租赁收益,也能将“农特产品”在网上售卖,获取收益,民宿的运营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自2018年国庆节投入运营以来,张河果园子共享农庄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非标民宿运营收益达到700元/天,带动周边每亩耕地流转收益2100元/年,预计村集体实现土地入股分红50万元/年。“之前的端午小长假,我家房子一晚上的民宿收益跟之前农房出租一个月的收益差不多。”村民曹志全说。

 

2016年以来,新津县对口帮扶阿坝州小金县。“小金苹果”是当地知名品牌,仅在核心区沃日镇就有数千亩苹果园。但仅是种植苹果,对当地农户的脱贫力度有限,苹果的价格也受制于自然条件和销售情况。如何更好帮助当地农户?新津县开始探索利用苹果林的闲置资源与“三途一斯”模式对接,打造能“造血”的产业。

 

 小金县的苹果丰收

 

2019年1月,小金苹果共享农庄项目正式启动,新津援藏工作组、小金县、斯维登集团的工作人员冒着高原严寒现场踏勘,在充分征求当地村民意见后形成方案。此后,工作小组与村民共同完成了土地丈量和地面附着物的清点与折价。

 

4月底,木栏村村集体、10户农户在土地及地面附着物托管协议、入股保底协议上摁下手印。为优先保障当地农户利益,入股农户将获得每年1.2万元/亩的项目保底收益。

 


木栏村村集体、农户获得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股权证。

 

地处高原,运输不便,气候多变……从6月份开始,施工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施工。7月底,随着建设进入尾声,新津县开始组织专业人员,将民宿运营、旅游业发展的培训送往小金。

 

“农博+小金·苹果共享农庄”的创新探索,正一步步改变小金群众的生活。

 

 农博+小金·苹果共享农庄

 

木栏村党支部书记龙贵华感慨地说:“通过到群众家里、地里办培训班的形式,对群众有很大的教育触动。目前,已有4户农户要将农房改造成农庄,有3户有意愿搞特色餐饮。”

 

沃日镇党委书记杨敏说:“共享农庄的建设,将小金的优势资源和新津的成功模式进行对接,为小金发展乡村旅游、带领群众致富奔康带来可持续的动力。”

 

就读于黔西南民族职业学院的木栏村大学生许则洋暑假回乡也参与了培训,他说:“过去,年轻人一心想到外面的世界生活。如今,看到家乡的可喜变化,村里很多大学生和我一样转变了思路,希望毕业后能回来与父辈一起建设家乡。”

 

记者了解到,该共享农庄项目后期还将完善当地“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拓宽小金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苹果采摘、农家体验场景,植入本地红色文化、嘉绒文化,为旅客提供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

 

 掩映在苹果林里的共享农庄

 

项目运营后,预计带动周边群众改造形成民宿25栋、特色餐饮10户,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帮助农户实现就近就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