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雪山脚下木栏村一派忙碌景象。经历了金冠苹果的采摘、售卖,红富士苹果的收获也即将开启。霜降后,红富士苹果的糖分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冰糖心,苹果口感也是最佳,果农们会选择在这个时节采摘苹果,苹果采摘时,也是果农的丰收季。
▲木栏村果农
与往年相比,今年果农们在采摘、装箱苹果时,显得格外精心与细致。“果园里的很多果树已经被人认养了,不能辜负人家的信任,我们会挑选最好的果子发给认养人。”木栏村的果农淳朴又真挚的说道。
▲木栏村果农为果树悬挂认养牌
今年是“我在雪山脚下有棵苹果树”互联网助农活动在木栏村推进的第二年,对于途远助农而言,或许只是发轫之始。
但我们依然可以清晰的感知到,这个活动为木栏村果农带去了多大的希望,他们当中很多人在这座嘉绒藏族的村落里长久地生活,种植苹果超过30年,他们不知道品牌,不懂得营销,只是单纯地希望自己的苹果可以卖出去,卖到更好的价格。
相较其它产业,农业属于弱质产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而外部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可预测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生产经营者的收益。农产品市场供求波动,导致价格的不确定性,也为农民带来风险。
小金苹果产业的发展,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当地农民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小金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海拔2300至2600米,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纯净无污染,是阿坝州优质苹果主产区,被定为优质苹果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其中位于海拔2300米的木栏村种植的苹果,在当地最为有名。
▲沃日镇木栏村
沃日镇木栏村1970年开始进行苹果试种,1975年在全国苹果基地会议上,小金苹果红星、金冠双双夺魁,饮誉全国,1979年12月,木栏村开始大量种植苹果,自此拉开了木栏村苹果种植的历史序幕,苹果也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
然而很长时间,木栏村种的苹果虽然远近闻名,却一直卖不起价,金冠的批发价大概就是5毛钱一斤。由于山高谷深,“蜀道”山路崎岖,当地许多优质农特产品难以运出大山,“看见屋、走到哭,望着山、走到瘫”曾一度是当地人民出行难的真实写照。
▲木栏村
曾经,短短200多公里的距离,从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运输苹果到成都来回需要七天。又因为道路限制,车子开不上村庄,果农们需要把苹果一篓一篓地背下山去卖,卖不出去就只能烂在地里。路程长,苹果不堪颠簸,卖相、品质都受到影响,价钱自然提不上去。
2007年,木栏村里投工投劳修好了进村公路的路基,并于2015年硬化,交通情况初步改善。2019年,3.5公里村道修好,全部铺上沥青路面,串联起1200亩苹果园,也连通了木栏村与外面的世界。“果商可以直接把货车开到地头,现摘的苹果可以卖到一块钱一斤,优质的金冠苹果一斤能卖到三块钱。” 木栏村村名谢祖良说。此时,也让小金苹果的出山之路有了更多可能。
近年来,在国家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商兴农”等趋势下,农村电商迅速崛起,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依托短视频、直播等新型技术的数字助农也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当我们深入木栏村,发现能够真正借助互联网将自家苹果直接卖给客户的果农寥寥,大部分果农依然要等待果商的收购,在这个过程中,果农显得被动且缺乏议价能力。
▲木栏村果农何义富
在此局面下,如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当地果农增收,在小金苹果产业链上创造新的价值空间。基于小金苹果共享农庄的乡村振兴实践,途远集团联合沃日镇木栏村策划并启动了“我在雪山脚下有棵苹果树”互联网助农活动,以创意认养为核心服务内容,为果农搭建了一个面向全国消费者的窗口,直接帮助果农增收。
在认养小程序端,活动最大程度地将木栏村每一位果农呈现出来,给予他们直接与消费者对话的可能;对于参加果树认养的个人与企业而言,我们希望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 “助农”两个字,而是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果农,他们可以在平台上直接选择助农的对象,通过这种方式,让助农这件事情不仅充满温度,也有了“归宿”。
▲木栏村果园
“我在雪山脚下有棵苹果树”将果树从开花、结果到成熟收获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价值变现,并以品牌化的方式,推进小金苹果附加值的提升,通过技术赋能,创意内容传播,让小金苹果不止到达成都,而是真正走出四川,走向全国,推动小金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帮助村民和村集体增收,让果农实现丰产又丰收。
此时,木栏村果园里的苹果红彤彤,挂满枝头。霜降过后,苹果将迎来采摘。这是果农们最期盼的时节,收获辛勤劳作后所结出的果实。
而此时收获的苹果,也堪称“雪域珍品”。摘下一颗苹果,从中间切开,晶莹剔透的糖心在阳光下甜蜜诱人。很多时候,我们希望用语言来传递并分享小金苹果的绝佳口感时,不免感到到言语的匮乏与有限,只盼望更多人有机会品尝这雪山脚下的苹果。
▲霜降后采摘的红富士苹果
当然,这里不仅有好吃的小金原生态苹果,还有天空、雪山、森林与质朴热情的果农。在这个乡村秋日,认养一棵雪山脚下的苹果树,来木栏村采摘苹果、走进自然、走近星河,更将助农的细碎点滴与温暖收藏心底,为平凡生活注入美好与诗意。
摄影/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