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雪山脚下有棵苹果树丨一次诗意的助农,一场雪山脚下木栏村的秘境之旅

时间:2023-8-14

 

2022年的7月,一场与雪山脚下木栏村的平等对话,一次面向欠发达地区的新型互联网助农实践在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开启。

 

相比传统意义上的助农,“我在雪山脚下有棵苹果树”活动,不仅希望将优质的小金苹果以一种温暖的方式交付到全国消费者的手中,帮助果农增收,更是希望通过果树认养在木栏村和外面的世界之间建立起一种深度的情感互动和利益联结,为木栏村及周边地区的乡村综合转型和振兴提供更多可能。

 


▲小金红富士苹果

 

01

记住每一张笑脸

将果农的故事讲给你听

 

笑容灿烂的苹果奶奶,热情质朴的聋哑大叔……身处木栏村,当我们直接面对果农时,不仅感动于他们的真诚与朴素,也惊叹于他们的勤劳与智慧。

 

80岁的爷爷坐在自家门前,讲述这个川西小村庄在过去数十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与自己的人生轨迹,朴实的言语间透出生命的智慧;苹果发货时,奶奶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写在石头上托人带过来,担心因为苹果的问题我们无法找到她;采摘苹果时,大叔小心翼翼地修剪果柄,告诉我们这样在运输时才不会扎坏苹果。

 


▲木栏村果农在挑选苹果

 

这些细小的瞬间,凝结成果农们的一幅幅生动与斑斓的人物画像,为木栏村注入灵魂,为“我在雪山脚下有棵苹果树”活动赋予更多内涵与意义。

 


▲果农陈加林展示自家种植的苹果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中国文化最重的组成是乡土文化。在中国的大地上有着数量巨大的村落单元,每一个村落内部都散落着充分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遗产和资源,每一个村落都流传着丰富的民风民俗,每一个村落本身都是一个活着的文化载体。而在小金县沃日镇的木栏村,这里有独属于大山深处的山珍,土司文化的遗存,步班邮路的片段,有小金苹果的核心产区,有亲切和善的果农。

 

“我在雪山脚下有棵苹果树”互联网助农活动,试图将每一位果农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让苹果、果树与果农间的关系更加生动的呈现给远方的朋友,也让他们身上存留的那份“乡土文化”借助果树认养活动,抵达更远的远方。

 

为此,我们特意邀请了摄影师南台为每位果农拍摄了一组专属照片,将苹果树背后鲜活的果农形象呈现出来,同时,也为用户直接构建了认养不同果农的果树的认养服务体验,从而建立起认养人、果树与果农之间的互动与联系,让果树认养活动本身具有一种可持续的生命力。

 


▲真诚质朴的木栏村果农 摄影/南台

 

 

02

高山雪水灌溉

离太阳最近的苹果

 

2023年7月下旬,承载着更多果农的期翼,“我在雪山脚下有棵苹果树”活动新一轮认养再次启动。

 

小金县沃日镇木栏村的苹果品质被认为是当地极好的。“在水果交易市场,有人会将其它地方的苹果当成木栏村的苹果卖,我一眼就能识破。”有果农得意的告诉我们。

 


▲果实累累的金冠苹果树

 

木栏村的苹果确实很好吃。青苹果果香浓郁,红苹果香甜爽脆,远胜于市场上的很多苹果,我也是第一次在这里吃到了真正的糖心苹果。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优质苹果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2300米的海拔,全年超2242.6小时的充足光照,极大昼夜温差,全年霜期220天,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高山雪水灌溉等,造就了当地苹果独一无二的品质。

 

 

不仅如此,木栏村的果农们种植苹果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保鲜剂等,而是采取人工翻草、草木灰、羊粪马粪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所以,这里的苹果没有任何农药残留,从苹果树上摘下来可以直接吃,回归了一种原生态绿色的生活方式。

 

 

 

目前,全村拥有高质量果园600多亩,种植最广泛的是金冠和红富士苹果。

 

03

一次诗意的助农

一场「雪山脚下木栏村」的秘境之旅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途远以木栏村的一棵苹果树为注脚,开启了一次创新助农实践,并依托木栏村和小金县独特的资源禀赋,为更多具有公益之心、探索精神、乡村情节的人群,提供多一种价值消费可能和美好生活体验。

 

 

 

如何通过新的创意设计、价值传播、资源整合、文化赋能甚至是技术赋能等手段,将乡村既有的特色农产品规模化、持续性和高附加值变现是在农业现代化转型探索与实践中,需要突破的问题,更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

 

“我在雪山脚下有棵苹果树”从活动之初,便致力于将小金苹果进行新的价值挖掘与故事讲述。

 

通过特色体验式认养,赋予苹果与果树更多价值,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打破空间的限制,即使相隔山海,远方的人也可以在木栏村拥有一棵“专属”苹果树,可在线选择心仪的果农,可悬挂定制认养牌表达认养心情,可直接转赠给亲朋好友,可获得果树认养证书,可到现场体验收获乐趣。

 

是的,这不仅是一次果树认养,更是一种雪山脚下的浪漫生活体验。